成都黃甲小學擴建項目建筑設計 二維碼
發(fā)表時間:2022-06-03 20:25 01. 項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黃家鎮(zhèn)王家場上街84號。 黃甲鎮(zhèn)是成都市邊緣的一個城鎮(zhèn),還未經過規(guī)整的城市規(guī)劃的洗禮,所以整體保持著較為自然的狀態(tài)。學校周邊多為一二層的民房,順應著現有街道自然布置。在學校所在的道路一側,沿街面還算整齊,但背后的建筑高低錯落,有機卻略顯雜亂。 學校原有兩棟教學樓長向沿街布置,因其與周邊規(guī)整建筑群的方向有所不同,在街道兩側的整體環(huán)境中建筑顯得較為醒目。初到場地,面對周邊的雜亂和原有教學樓“勢單力薄”的情況,我們便有了引入秩序、加強學校氛圍的想法,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展開了我們的設計。 黃甲小學現有教學及輔助用房3870平方米,13個教學班。近年來黃甲街道發(fā)展較好,生源不斷增加,現有教室數量及功能配套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的教學需求,因此需對現有校園進行擴建。建設內容分為教學區(qū)及食堂區(qū),其中新建教學區(qū)需容納36班教室,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及配套功能教室等。 擴建區(qū)域場地現狀為坡地,高差較大?,F狀教學樓及運動場地之間也有9M的高差,原狀僅通過直跑樓梯及看臺相連,安全隱患較大。 02. 教學區(qū) 我們將擴建教學區(qū)按照功能拆分為不同的體量,以方形作為幾何原型,每個體量通過拓展形成平面的幾何單元,規(guī)整的布置在坡地的不同高度上,在高度上也通過有節(jié)奏的跌落產生立體的秩序。各個幾何形體通過交通的有機連接,組合成錯落的體塊集群,整合周邊環(huán)境。 主體教學樓體塊在滿足退距要求的范圍內布置,擺布方向順應校園現狀建筑的肌理,并且與場地邊界契合。報告廳及圖書館等公共空間結合地形高差,形成錯落有序的校園空間。 從操場望去,可以看到這些體量被集中成了一個更有秩序的整體,不同功能體量的立面處理方式不同,又凸顯了各個體量的節(jié)奏和對比,在整體中易于辨識。 食堂區(qū) 食堂因其功能需求和場地限制,采取了將方形幾何體量疊合,集中成一個形體錯落的單體建筑,并通過不同高度的出入口設置,順應復雜的場地高差的同時又解決了復雜的流線問題。 看臺區(qū) 現狀教學區(qū)廣場與運動場地高位為9M,原有看臺以直跑樓梯作為學生主要的通行通道,安全隱患很大。新建的看臺區(qū)域改為折線型多跑樓梯及坡道體系,提升通行的安全性,并滿足校園內無障礙通行要求。 細部秩序 我們希望可以凸顯建筑的體量感,因此沒有在立面上使用過多的“力氣”。立面處理多是規(guī)律的柱廊,簡約的開窗等克制的手法,以此保持建筑體量的純凈。 03. 項目的建成總是伴隨著喜悅與遺憾。 這是一個使用規(guī)定材料,平衡各方意見,在有限造價下快速推進的項目,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空間處理可以在有限的條件下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高的校園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