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資料
   
查看手機網站
其他賬號登錄: 注冊 登錄
      學校文化設計圖書專題

劉海濱|案例|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辦學理念體系設計(二)

 二維碼
發(fā)表時間:2024-01-18 10:05
       圖片

圖片


劉海濱|案例|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辦學理念體系設計(一)
繼續(xù)上一篇。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提煉設計的學校辦學理念體系(部分條目),歡迎交流探討,批評指正。

圖片案例5
新鄭市實驗中學——古冶今育 至美至善
2015年,位于鄭韓故城的新鄭市實驗中學啟用了新的辦學理念體系,而這套體系的形成與歷史文化緊密關聯。理念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靈感也至關重要。在走訪學校及師生訪談期間,我發(fā)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優(yōu)勢,學校距鄭韓故城冶鐵遺址僅百米之遙,強大的文化母體就在這里。原來,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鄭國與韓國的國都遺址位于今新鄭市市區(qū)周圍,是世界上同一時期保存最完整、城墻最高、面積最大的古城,出土有熔爐、烘范窯和大量的包括鐵镢、鏟、鐮、錛、鑿、削、刀、劍等鐵制工具和兵器,可知當時的冶鐵業(yè)相當發(fā)達。而從學校旁邊的冶鐵遺址可以看出,當時的熔鐵爐是由熔鋼爐多次改良和完善的,所采用的風管,為直角頂吹式鼓風設備,證明新鄭先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冶鐵技術在當時是領先世界的,在中國冶鐵文明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圖片

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新鄭的冶鐵文化可以在基礎教育領域賦予新的內涵,新的生命力,“冶文化”在我腦海中越來越清晰。而理由很簡單,建于“倉城古冶鐵”遺址之上學校,以“冶鐵文化”為出發(fā)點,構建以“冶文化”為核心的學校文化,既是對新鄭地域文化精神的傳承,也更有助于實現教書育人之目的。古為冶鐵場所,現為育人陣地,冶鐵和育人都有鍛造、重塑、改良、成才之意,正所謂“古冶今育”。于是也就有了辦學理念“古冶今育 至美至善”和校訓“崇德尚真 百冶求新”。在我看來,新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擁有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5000年的黃帝文化和2700年的鄭韓文化。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新鄭,并在此一統(tǒng)天下,播撒文明,掀開中華文明的歷史篇章,每年都有大批海內外炎黃子孫,慕名而來,尋根拜祖,新鄭被譽為黃帝故里、中華第一古都。學校建于新鄭“倉城古冶鐵”遺址之上,要弦歌不輟、薪火傳承,繼承和發(fā)揚新鄭及中原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充分吸收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才能實現對當今學子有益的教育。

校訓“崇德尚真 百冶求新”中的 “崇德”即崇尚道德,追求品德端正。語出《周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與《大學》的 “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異曲同工?!俺绲率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鞍僖薄奔辞уN百煉之意。語出南朝蕭統(tǒng)《七契》:“其任則百冶精銳,利擬秋霜?!币鉃閹熒袌詮姷囊庵酒焚|,敢于面對挫折,能夠以頑強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毅力,戰(zhàn)勝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圖片案例6
高碑店市第九小學——日新其德 日進其能

2019年,高碑店市第九小學全新的校區(qū)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在此期間,我為學校優(yōu)化了辦學理念體系。其中,“日新其德 日進其能”的校訓,就來自古人智慧。“日新其德”源于《易經?大畜?彖》:“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意即天天增新美德。正如 《禮記·大學》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論語·里仁》子曰:“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日新其德表達一種每日反思和自省的力量,意在勉勵師生從內在出發(fā),不斷反省和錘煉自身品行,自覺建立深厚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

圖片

“日進其能”源于《荀子·天論》:“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币饧疵刻旄逻M步、博學多能,全面發(fā)展。屈原《離騷》中有一句為“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說明了古人很早就明白人不僅要注重自身內在的修養(yǎng),同時更要注重自我能力的培養(yǎng)與修煉。日進其能意在要求師生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要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學以致用,注重實踐。


圖片案例7
南陽市第二十五小學——以誠大成

2021年,我為南陽市第二十五小學設計了以“志誠教育”為核心理念、以“養(yǎng)正志誠篤行至善”為辦學理念、以“以誠大成”為校訓的辦學理念體系。誠出自《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誠”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范疇,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洞髮W》提出“誠意正心”,然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庸》有很大的篇幅都在寫“誠”,孟子也把“誠”作為重要的范疇加以闡釋。發(fā)展到宋代,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則進一步提高了“誠”的地位,構成了其“誠”本體論。此外,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顥、程頤和張載對“誠”也有所發(fā)揮。儒學集大成者,宋代理學家朱熹繼承并發(fā)展了前人對“誠”的闡釋,構建了自己“誠”的學說,形成一個完善、系統(tǒng)的“誠”學體系,并把“誠”抬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認為“誠”是“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不過曰‘誠’而已”。

圖片

校訓“以誠大成”出自《中庸·第二十五章》:“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币庵刚嬲\的人自然能夠成就自己,真誠的人所堅持的道自然也符合大道的標準,所以君子以誠為貴。“大成”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涵,是世人極力追求的至高人生境界?!按蟪伞倍嘤靡员硎敬蟮某删?,涵義豐富:一指事功大成;二指學問大成;三指道德大成?!?/strong>以誠大成”意在勉勵師生要內誠于心,外信于人,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努力達到自我“大成”境界,在學問、行為處世上取得大的成就,成為有大作為的人。


圖片案例8
廣西省天等縣高級中學——天道酬勤 志行高遠
2016年,我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天等縣高級中學(簡稱天等高中,天高)設計了辦學理念體系。天等縣山多地少,在當時是國家級貧困縣,境內群山連綿,峰巒起伏,有著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又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地”之稱。天等高中坐落在天等著名景區(qū)龍蟠山下,依山而建,與山為鄰,山給與師生的印象是厚重、高大、剛健、硬朗、靜默。中國也是個多山的國家,山文化在中國文化中享有重要地位。從古至今,有關山的概念隱喻表達多不勝數,山因此具有極為豐富的象征性涵義。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山盟海誓,等等。因此,我以“山”的精神為出發(fā)點,構建了以“近山文化”為核心的主題文化,設計了“天道酬勤 志高行遠”的校訓,這既是對天等地域特點的發(fā)揚,是將山的內涵與學校教育目的的巧妙融合。
圖片
“天道酬勤 志高行遠”其實也暗含了學校簡稱“天高”。天道酬勤”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是很多人的座右銘,也是辦公室懸掛書法作品的首選詞。天道酬勤”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即上天會實現勤勞的人的志愿,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意在勉勵師生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就一定可以在工作學習上取得成功,獲得進步。

“志行高遠”出自諸葛亮《勉侄書》中“夫志當存高遠”之句,意在告誡師生要確立遠大的志向、目標和事業(yè)抱負,信念堅定、銳意進取、不斷拼搏,讓自己前行的路走的更遠?!疤斓莱昵?志高行遠”作為校訓,涵義深刻,振奮精神,是對教師和學生的鞭策與期望,激勵師生要以遠大抱負和堅定信念作為自己走向成功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


結束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和精神命脈,也是涵養(yǎng)學校教育的重要源泉,我們應該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其融入到辦學理念、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為增強師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積極貢獻。
基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辦學理念體系設計的案例就先分享到這里,后續(xù)我也會以不同形式分享這么多年的研究與設計實踐成果,歡迎關注。同時,如果希望更系統(tǒng)的了解我以往的案例,可以購買《學校文化設計》這本書。




圖片

海濱敬觀教育主理人:劉海濱

《學校文化設計》作者,中教設計聯盟執(zhí)行會長、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院長、多所學校發(fā)展顧問。從事教育研究、學校文化研究與設計二十余年。曾出版《享受設計》。

微信公眾號:海濱敬觀教育
視頻號:海濱敬觀教育
抖音:海濱敬觀教育
喜馬拉雅:海濱敬觀教育

個人微信:eduhaibin



圖片

圖片




研究院微信公眾號:jwjyyjy  微信咨詢:1473078166   項目在線咨詢

郵箱:jwtedu@163.com 咨詢直線:13910032880

敬文研究院網站:www.traveldateme.com

二維碼.gif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網站01.jpg